前几天,我和两位老师去草原创作,自驾行进12个小时,才到达蒙古国和中国的边界地区——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草原深处,牧民的家。
第一感受,就是草原的辽阔、清爽、宁静,再有的就是牧民的纯粹、简单和热情。
我们去的这个牧民的家里有200头牛,500头羊,高峰期有1000多只羊,还有10000亩的草场。有的牧民家里甚至还有上百头的马和骆驼。
随之而来的,就是我对于这种生活的思考。于是我问我社群里的朋友们:如果把这些资产全部给你,然后让你一辈子生活在草原,你愿意吗?
大家的答案各有不同,我在这里讲一讲我的看法,供你思考。
一
绝大多数的牧民,依然是在用农业思维来运营牧场。
农业思维,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力来种地、或者养牲畜,待时机成熟后再售卖出去,进而获取有限的报酬,无法保证持续的供应,手停则口停;不努力种地、不好好养牲畜,就没有钱赚。
农业文明时代,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和农民;农民种地,土地产粮,粮食卖钱,花钱种地,种地产粮…如此反复。养牛养羊是同样的道理。
农业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,赚的辛苦钱。付出一份时间,养一头牛,就是一份的收入;不会产生额外的收入,也不会让一份时间的输出得到多份报酬。而无法复制的生意,就不是好生意。
作为大都市里的工作者,你的劳动是否依然属于农业行为?在你工作数年之后,你的资产累积,是否可以比得过牧民的资产?
按300头牛,每头牛按最低价10000元来计算,300万的资产。工作10年,你是否可以积累得到?
大多数人是积累不到的;还有一部分人通过努力积累到了,但是他去买一套不值钱的房子后,就分文不剩了,甚至会负债累累。
因为打工的本质依然是农业思维。通过售卖自己的生命时间来换取单一的报酬,其最后拿到的结果,甚至不如牧民。
对于牧民来说,他的员工就是牛羊。牧民花钱养育牛羊的目的,就是把其作为生产力,平时挤挤奶卖钱;在某一天时机成熟后,直接卖掉换钱。
那么,你是“牧民”,还是被人养育的“牛马”?打工不如放羊。
生物之间的差距是物种的差距
低级生物等待被吃,比如草木花,他们的命运是被牛羊马吃掉…
高一阶的生物温柔可驯服,比如牛羊,他们的命运是走向虎狼和人类的餐桌…
从牛羊到虎狼,从打工人到商业领袖,每一个阶层都是血的斗争。
不努力做牧人,就要做牛羊,这条路没得选。